五四精神传承青年责任担当

2019-04-15    作者:戴引兄    来源:甘肃党史网    点击:8227

       1919年5月4日,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第一次以一个群体来参政议政,掀起了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

  在这场影响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思想解放运动中,青年发挥了先锋引领的作用。 据统计,五四运动中学生领袖大多是20岁上下的青年人,傅斯年、段锡朋、罗家伦、周恩来,都不超过23岁,比普通学生年龄大的许德珩只有24岁。提供给学生新思想的教授们,也大多二三十岁。正如梁启超所言,“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传承五四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一、传承五四精神,以“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使命意识,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仰。

  鸦片战争惊醒了“天朝大国”的美梦,击垮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国各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从自身利益出发,寻求中国的出路。有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清廷新政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以戊戌变法,宪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辛亥革命、护法运动、北伐战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但由于历史和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这些探索都没有从“根上”解决问题,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根本出路。

  五四运动中,青年群体第一次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责、大旗,开始主导国家命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推动无产阶级登上了中国革命的政治舞台。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很快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发起人,许多人从一名爱国青年逐步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一开始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周恩来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这是周恩来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后昭告友朋的誓言,也是他一生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动力。从“五四青年”到“抗日青年”、“进步青年”、“民主青年”、“革命青年”、“现代青年”,名称在变,使命不变。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传承五四精神,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为使命而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担当。

  二、传承五四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

  爱国意识是五四最有实用价值的遗产。狭义的五四运动,即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学生爱国运动,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权益的丧失而爆发,它的爱国性质是十分明显的,从“保我主权”“废除二十一条”“勿作五分钟爱国心”的运动口号中亦可见。爱国青年看清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北洋政府软弱无能、媚外求荣的卑劣行径,不顾个人安危,不怕反动政府的威胁和镇压,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毛泽东曾说:“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一个高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五四爱国思想作为一种启蒙,在今日中国历久弥新。面对“南海仲裁”闹剧,两岸三地青年众志成城捍卫主权,“中国,一点都不能少”;抵制“萨德”部署,中国青年发出声声呐喊,“爱国面前无偶像”。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关心国家的核心利益、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身心地自觉投入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

  三、传承五四精神,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作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也是一场促进思想空前解放的新文化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大解放潮流,以《新青年》创办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以彻底的批判精神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在全社会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氛围。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青年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旗帜,将先进的文化第一次大范围的在全民中传播,使得中华民族在觉醒的道路上走的更快了。

  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新时代有新要求,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绝不是新时代青年的状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年人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以积极的姿态追赶时代的步伐,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

  四、传承五四精神,以“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实干意识,奋力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获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中国青年不再只是端坐于学堂之中,诵读“之乎者也”的文弱书生,他们走下书桌,挥起拳头,向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发出了震天怒吼。在五四运动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伴随着这场运动在斗争中成长,不断壮大,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戒空谈、重实干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品格。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并从治国理政的全新高度阐明其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共产党人的实干精神。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实干是最好的传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伟大时代召唤着青年,辉煌事业期待着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因此,广大青年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切实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既要把握好与时俱进,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凡事讲实际,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沉到工作中去,不讲空话套话,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实”干托起未来的中国梦。

(责编:党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