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又一年,砥砺奋进新篇章。2024年,临洮县陇右革命纪念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全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平台,坚守红色文化阵地,实践创新工作新模式,扩大宣教覆盖面,从而全面开创了宣传教育、制度建设、讲解接待、业务交流、学术研讨等一系列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制度建设 改善服务设施
2024年,为了充分发挥红色纪念馆资政育人的教育职能,陇右革命纪念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从讲解服务、卫生保洁、安保值班、考勤纪律、藏品管理等各方面全面部署,合理调控讲解人员,确保讲解接待工作有序进行。修订完善讲解、保洁、安保、藏品管理等各项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断想办法提升展陈水平,从更新藏品展柜、建设红色讲堂、美化绿化馆内环境、健全基础服务设施、设置红色元素、配置消防器材等,多措施改善服务设施,使人们走进红色纪念馆就能感受到“红”色氛围。


二、开展藏品征集 延续红色记忆
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实物遗存,是增强对党的情感认同的重要物质依托,是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至关重要的载体,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藏品管理方面,我馆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内涵,不断充实完善展陈内容,从历史中寻故事,在故事中见精神,切实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潮”起来。着力提升文保水平。把红色遗址和革命文物的保护、管理、运用作为一项细致持久工程,修订了《临洮县陇右革命纪念馆藏品管理办法》,制订了《临洮县陇右革命纪念馆藏品征集规程》。对现有藏品进行完整建档,规范设立了藏品总帐和分类帐。申报拟定级文物61件。征集魏发科生前生活工作物品、收藏史料,牙含章写给韩振荣的信等实物272件,并进行集中捐赠仪式2次。新增史料图片127张、实物63件目前,藏品达到1000件(套)。


三、开展文化“四进” 传承红色基因
2024年,陇右革命纪念馆立足自身革命文物资源优势,深入开展流动展览下基层活动,红色文化“四进”活动走进中小学校、机关、乡镇(村、社区)、企业和警营,把红色文化大餐送进基层。遵照“接地气”原则,多点“地方菜”“特色菜”,纪念馆从年初开始就制定切实可行的“四进”活动计划,以流动纪念馆的形式分批次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警)营、进乡村、进企业等下基层活动50场次,其中“红色文化进校园”22场次。让各年龄段的学生们在红色故事中感悟红色精神,在真听真看中感悟思想伟力。通过这一行走的红色课堂,向时代新人树立英雄榜样,共同追寻红色足迹。


四、创新宣传形式 树立红馆新形象
通过图片史料、视频讲解、微党课等形式开展网上展览30期,展出图片140张、史料6万字、视频4个、微党课2个。吸引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截止目前,接待参学团体196批次,累计观众人数9.28万人次。讲解工作是纪念馆的名片。以人人都是解说员为目标,通过发展馆内兼职讲解员、培养志愿者讲解员等途径,不断推进讲解员队伍建设。一年来,共新聘讲解员2名,组建起了由4名专职讲解员和18名中小学生“小小讲解员”的讲解员队伍,开展讲解300场次,为我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强媒体互动宣传,有效利用人民日报、每日甘肃、今日头条、新甘肃、定西日报以及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视频号等主流媒体,挖掘文化内涵,讲好红色故事。一年来,累计各类宣传报道190多篇(期)。开通红色公交10辆,布置陇右革命主题宣传车体,组织讲解员共计上车宣讲160趟(次)。研发红色纪念品手提袋、红军杨、文具盒、木质笔筒、笔记本500套。


五、强化安全意识 保障设施安全
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制定完善安防、保洁等系列制度和应急预案。今年以来,陇右革命纪念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定期开展消防设施、管网统线路检测检修。购置警保联动报警系 统1套。开展综合应急培训演练2次,现场模拟了消防安全应急疏散、灭火实战演练、紧急救治救援等,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一年来,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定西市‘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定西职业技术学院签约成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育基地”和“临洮县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基地”等。在2024年度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中获得93分,评定为“优”等次,位列全市第一名、全省第二名,创历史最佳。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故事,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使命。陇右革命纪念馆将不忘初心立志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洪流中,再迈红色征途,诠释最真挚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
文字:贾雪梅 编辑:侯婉婷 责编:贾雪梅 审核:赵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