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室动态 >> 正文

井冈山精神与南梁精神的共性研究

2018-05-08    作者:刘正平 张秀娟    来源:甘肃党史网    点击:

  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实践的产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独特的井冈山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中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建设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和“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

  一、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形成的共同历史背景

  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分别根植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两个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共同的时代要求、时局背景、区位优势和内生动力,在长期的斗争中孕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

  (一)严峻的革命形势是催生革命新道路的时代要求。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建立起更为严密的反革命统治,城市的革命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严峻的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坚持战斗,同时开始认真思考中国革命新的出路。毛泽东作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1]。然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在城市举行的武装起义大都失败了,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的想法破灭。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朱德等领导革命队伍从城市开始向农村转移,首先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独特的井冈山道路。在陕甘边区,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打入国民党军队开展兵运工作,发动了大大小小70多次兵变和起义,虽然大都失败了,但却学会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选择在最有利于生存发展壮大的地方、最有利于消灭敌人的地方创建革命根据地。刘志丹认识到失败的原因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如果我们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以井冈山为依托,搞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逐步发展扩大游击区,即使严重局面到来,我们也有站脚的地方和回旋的余地。”[2]陕甘共产党人把革命重点放在农村,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的方针,创造了“梢林”中的马克思主义,[3]形成了在流动中求生存发展的“狡兔三窟”根据地创建模式,坚持和创造性地走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一脉相承,都是在革命遭受巨大挫折后,共产党人在寻找新的革命道路过程中产生的,是共产党人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革命精神结出的胜利果实。

  (二)动荡的政治局面是革命力量保存壮大的时局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政治动荡的时代,井冈山地区和陕甘边地区都经历了从北洋军阀统治到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变迁,形成了军事割据政治,地方军阀忙于相互混战,无暇顾及地方治理,统治力量薄弱、社会秩序动荡。特别是地处几省交界、山大沟深、偏远落后的井冈山地区和陕甘边地区,几乎成了军阀统治的盲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权力的真空,为革命的星星之火得以保存并最终形成燎原之势提供了难得的喘息空间。井冈山根据地和南梁根据地就是借助当时特殊的军事政治背景而创建并壮大的,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也都体现了这种特殊的军事政治背景。

  (三)独特的地理环境是进行革命的区位优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都处于边界地带,远离大城市,交通不便,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国民党布防的薄弱环节,有利于革命力量的保存与发展。两省边陲之地,对一省说来政治影响甚少,不过在两省或数省说来,则非常重要。因为由这一区域影响两省或数省,政治上非常有意义。[4]湘赣边界峰峦叠嶂、岭谷相间,陕甘边界沟壑纵横、森林茂密,红军惯用的游击战、运动战大显身手,进可攻、退可守,有力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为红军保存力量、消灭敌人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同时,井冈山地区和陕甘地区资源丰富,湘赣边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陕甘边区面积广阔,可耕地较多,畜牧业较为发达,为红军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给养,对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井冈山地区和陕甘边区独特的地理区位,为根据地创造了先天的环境条件优势,也为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摇篮。

  (四)有力的政权建设是革命发展的内生动力。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都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红色政权组织体系。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了湘赣边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下辖六个县苏维埃政府和新遂边特区苏维埃政府,下设土地部、军事部、财政部、政法部、工农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妇女委员会等办事机构,对工农民主政权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毛泽东指示下起草了《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体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各县的政权主张[5]。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下辖近20个县的苏维埃政权,设立了土地、劳动、财政、粮食、肃反、文化、工农监察、妇女8个委员会和政治保卫大队,颁布了土地、财经粮食、军事、统一战线、民政劳资、文化教育、知识分子、肃反、优待俘虏等十大政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通过建立苏维埃政府,一方面为根据地的生存发展构建了政权支撑,强化了自身能力建设;另一方面顺应了广大民众求生存、求稳定的迫切需求,得到了他们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成为推动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的鲜活源头。

  二、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的共同内涵特质

  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虽然在内容上表述不同,但其精神实质和核心内涵相同,都是红色基因的共同体现,是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内涵特质的共性主要反映在四个“集中体现”上。

  (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追求。在创建和发展根据地的过程中,革命先辈怀着必胜的信念,百折不挠,奋斗不止。“坚定信念”“坚守信念”是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孜孜以求。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率领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平江起义余部上井冈山,面临挫折与磨难,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激励他们拨开迷雾,勇往直前。在井冈山四面白色恐怖的环境中,革命先辈用鲜血浇灌着革命之花,用生命保卫着革命的摇篮,靠得也是共产主义理想。在腥风血雨的惨烈斗争中,在艰苦卓绝的兵运工作中,陕甘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危难时刻心里想的仍然是未竟的革命事业。谢子长在清涧河口镇战斗中负伤,在灯盏湾养伤之时依然心系革命,与前来探望的刘志丹商讨革命问题,他为革命事业奉献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终因病情恶化去世。刘志丹在指挥攻打三交镇战斗时不幸中弹昏迷,生命垂危之时,他强打起精神对身边的同志说:“让宋政委指挥部队,赶快……消灭敌人……”[6]正是因为有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情怀,才会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义凛然,才能化解一次次危机,经受住一次次考验,最终走向胜利。

  (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实践。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出的伟大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历程,南梁精神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积极探索。“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求实开拓”彰显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根据对中国革命的深刻分析和对中国国情的透彻了解,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辟出来的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陕甘革命根据地领导干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了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紧密结合,开展游击战争与三分(地、粮、财物)、五抗(税、租、债、粮、款)结合起来,把建立革命武装同开创根据地和建立红色政权结合起来,在战略战术上,不打硬仗、不死守一地,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实行“狡兔三窟”等斗争方式和方法,才逐渐取得了斗争的主动权,打开了陕甘边革命斗争的局面。”[7]陕甘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坚持不“左”不右的思想路线,及时总结教训,借鉴井冈山的经验,在革命道路、方针路线、战略战术、政权建设等各个方面探索出一条顺应中国革命规律、符合陕甘边区斗争实际的革命路子,是党在北方进行武装革命斗争的典范。

  (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意识。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在井冈山地区和陕甘边区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形成了“依靠群众”“面向群众”的革命精神,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他们立足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迫切需求,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建立人民自己的工农兵政权,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他们打土豪分田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最实在的经济利益,真正把工作做到了人民群众心坎上;他们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在工作中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经常深入群众访民情、听民意,形成“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和谐局面;他们把为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作为根本目的,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革命斗争的力量源泉,深入宣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 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优良作风。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密切联系群众的真谛,树立了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毛泽东为刘志丹题词“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8],盛赞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9]

  (四)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组织原则和纪律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受到人民的拥戴,立于不败之地,靠得就是铁的纪律。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不仅是人民军队的基本法则,也是保障人民利益的纪律机制[10],其中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高度的组织原则。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党的领导,把党的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习仲勋在遭遇错误“肃反”时,虽已预知要被逮捕,但为顾全大局,毅然遵照指示前往,在关押期间,有人暗示可以帮他逃跑,他只回答了四个字“为党尽忠”[11],表现出他恪守组织原则、维护党的统一的高度自觉性。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纪律,如吃穿用严格按军事化管理,“党政军干部如有贪污十元以上者枪毙”[12]等,这些法令规定有效预防遏制了腐败,树立了党的威信。在党的从严要求下,井冈山地区和陕甘边区共产党人形成了纪律严明、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

  三、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的现实启示

  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认真学习践行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从中汲取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2009年,习近平同志视察南梁革命纪念馆时强调“要大力传承南梁精神,使其发扬光大”。[13]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14]赋予了井冈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弘扬南梁精神和井冈山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要始终坚守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当革命遭受挫折时,中国共产党人能排除万难,带领工农红军点燃革命道路的星星之火,照亮中国革命的未来,就是因为有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启示我们,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党无坚不摧、克难制胜的精神高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现在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共产党员面临的不再是血与火的洗礼,而是糖衣炮弹的攻击;不再是生与死的考验,而是名与利的诱惑。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学习践行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懈奋斗。

  (二)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残酷的对敌斗争环境,使得党和人民军队必须与人民在一起,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了政权,依靠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为民爱民,人民群众才会真心跟共产党走。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每一个党员必须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不管时代怎样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学习践行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就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知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利。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自觉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的光辉业绩。

  (三)要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寻找革命道路、创建革命新根据地的探索中,敢于冲破俄国革命的教条式遵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开创了革命新局面。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启示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苦干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密码”。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转换思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在开拓创造中找到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学习践行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就要牢记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胆气和蓬勃向上的朝气,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四)要始终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行动听指挥”,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维护党内团结和统一,确保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壮大。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启示我们,高度重视党的领导,树牢顾全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确保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重要法宝。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学习践行井冈山精神和南梁精神,就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要向党中央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刘正平系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张秀娟系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三处主任科员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237页。

[2] 习仲勋:《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回忆刘志丹同志》,《人民日报》1979年10月16日。

[3] 中共甘肃省委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学术研讨会文集》(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37页。

[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244页。

[5] 李小三主编:《解读井冈山》,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年版,第102-103页。

[6] 裴周玉:《刘志丹同志和我们在一起》,见《星火燎原》(选编之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0年版,第79页。

[7] 《习仲勋革命生涯》编辑组编:《习仲勋革命生涯》,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8] 中共甘肃省委编:《纪念刘志丹》,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彩插。

[9] 中共甘肃省委编:《习仲勋与甘肃》,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彩插第16页。

[10] 李小三主编:《解读井冈山》,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年版,第242页。

[11]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延安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刘志丹》,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页。

[12]  习仲勋:《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回忆刘志丹同志》,《人民日报》1979年10月16日。

[13] 徐爱龙、白德斌:《和风惠陇原,深情寄厚土——习近平视察甘肃纪行》,《甘肃日报》2009年6月16日。

[14]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

    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责编:党宣)
分享